临渊_认真写文

搬家Tagtree,来找我玩~
Tagtree/微博都是同名ID☘️

大纲落笔·深入挖掘你的大脑

大家国庆快乐。


上一期,我们在《超级立方体·写作从大纲开始》中介绍了大纲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在大纲的层面上去定义一篇文章的立体结构。如果能在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惯性思维,那么将会对今后文章提笔时有巨大的帮助。而这一次,我们则来具体聊聊,如何从0开始写出一篇可以直接用来写成文的大纲。


由于不同的人理解问题的角度与需求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,所以本次将用“一例到底”的模式,希望可以用这种有趣的例子,来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。


在群里展开本期讨论的前一天,我让大家随机说一些设定,这里分别取了三个人提出的三个元素

  • 捡破烂的

  • 明星

  • 以及一次志愿活动

希望可以用这三个南辕北辙元素,以纯爱为方向,创作出一个较为完整又有趣的文章大纲。如果这样可以做到,那么替换成任何数量,任何身份,任何情节,任何题材,你也全部可以。



一.落笔之前的准备


1.1 更深的挖掘

事实上,大家在动笔写文的时候,肯定想出的绝不会仅仅会是三个元素,通常情况下也会有更多角色、更多的剧情。但写起来的时候又常常发现,即使是我们设定了许多东西,却往往还是会写偏。


这就是因为对于已有设定,挖掘还不够深入。相比于表面联系,内在联系其实更为重要。


我们先来挖掘一下明星这个身份:

明星,公众人物,有一定的影响力。而这个明星可能是一线明星,也可能是三线明星。可能是三栖巨腕,也可能是因为参加了选秀节目运气好一炮而红。而在成为现在的明星之前,他可能是一个童星,一个21岁却有16年演绎经验的老戏骨,可能是像北电这样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,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个物理系研究生学霸一时兴起的转行。


我们再来挖掘捡破烂的

一个捡破烂的,他是一个单独行动的人?还是已经经营起了废品收购站?他是干净体面的,还是一个肮脏的?这个捡破烂的人过去是如何?他有亲人吗?他是对一切生活失去希望,靠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,还是被人陷害沦落街头,只能姑且保身?他对未来是否有计划,是希望日复一日平静的度过,不要起什么波澜,还是希望可以赶快摆脱现在的处境?


*在这里要强调一下,捡破烂的≠流浪汉或者乞讨者。还请大家不要在想一个角色的时候,总想一个固定的形象,没有一种形象是一定固定的,太固定反而会脸谱化、落俗套。比如一说到捡破烂的,只有一种脏兮兮、驼着背、破衣烂衫,甚至还捧着一个破碗的形象,反而会限制你的思维。小举个例子,我见过一个拾荒者是开着小三轮,将分类垃圾桶别在车后,拾荒的同时还兼顾分类,自己也穿的非常干净,戴着防尘帽、口罩和白手套。文章是需要冲突的,如果所有设定都是固定搭配,那么也很难想出有趣的故事。



1.2. 设定不等于“点”,也不等于“大纲”

设定是设定,大纲是大纲。


设定虽然是多个零碎的点,但点和点之间往往只有稀薄的逻辑联系,甚至没有联系、相互矛盾,不能直接使用。而大纲通常是一个or多个有逻辑推进的线,线包括特别重要的节点。


所以设定仍然属于“落笔前准备”,准备的时候,多么复杂都可以写,但写大纲应该考虑从准备的设定中挑选出适合使用的,摈弃无用、会让文章冗杂的。好比准备了一大盘洗好的菜和葱姜蒜,做菜的时候却不是全都要放进去,放多少,取决用餐人数(读者接受程度),更不是一次性放完,而是有放置的顺序(有的时候放点世界观的设定,有的时候添加一点感情)。


如果将设定和大纲混为一团,就会觉得大纲越写越多、越写越乱,最后往往失去耐心和动力。



1.3. 挖掘与筛选后的总纲

现在,两个角色都有了无数的分支,让我们来从中选择一个可能会发生冲突的。我们姑且设定——


  • 明星,是一个光芒万丈的一线明星,他性格外向,有着很强的综合能力和适应力,以及良好的科班出身。

  • 捡破烂的,他的性格较为内向温柔、不善言辞,骨子里有韧性。爱好演戏且非常认真钻研、有天赋。但正因为性格上的原因,最后反而被打击的流落街头,只能勉强维持生计,且众叛亲离,无依无靠。


在此基础上产生如下联想:这个捡破烂的人之前可能是明星学生时期的同学。只是他没有明星这样的好运气,正因为长得很好看、有天赋、起步阶段资源很好而遭人嫉妒,之后又因为骨子里的韧性、不善言辞等得罪了人。这让公司和他解了约、将他雪藏,这其中可能还有明星的某些原因。最终,他不但失去了工作,甚至还背负了巨额的违约金及债务,他的房子被银行收回,父母也因此而病倒。他又没有办法放下面子去做一些低级的工作,所以最终,由于对于生活的绝望,一个人流落街头,成为了一个拾荒者暂时流落在外。


除了人设外,情节也可以进行挖掘,比如随机元素中的志愿者活动。捡破烂的是否是这次志愿活动的被帮助者?这次志愿活动是两个人的初遇,还是相处很久之后的一次活动?由于志愿者活动有明星参加,那么这次活动肯定会有实况转播,是不是因为电视画面上一个明星没有顾及到的细节,捡破烂的发现了自己被欺骗的事实呢?


无论你有多少的设定,都要进行类似这样的挖掘,以及选择。因为我们要找的不是表面上显而易见的联系,这样的联系也往往会过于单薄。我们更不能想到什么用什么,这样容易信息混杂。我们应从过去的经历,目标,性格喜好等角度挖掘内在联系,适当选择,让整篇文的逻辑线变得坚实合理,如此就不会轻易“跑偏”。


在将你脑中所有能想到的已知设定,角色,剧情全部像上面进行挖掘和选择后,你的文章就会具有良好的扩展性,我们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。



二、大纲不需要从头写,找准定位是关键


在上一期的讨论中,我们讲到了点、线、面、体四个元素。我们都知道只有“点”是不能提笔写作的,而“体”其实是“面”的进一步世界观具象化、细节化塑造,那么由此可见,我们在写文中最常运用到的其实是“线”和“面”。


再来重新看一下线和面的定义:

  • 多个点(基础冲突)+ 用于串联的故事剧情 = 线(一条有着因果进程的线)

  • 多条线 + 完整逻辑链= 面(拥有世界观的完整故事)


我们由此发现,线是单线,面是多线。那么归根结底,塑造一个故事我们都要从“线”入手,寻找重要冲突。寻找冲突,即文章中的重要转折点与改变,我们继续带入刚刚的例子:


首先,从纯爱文章的读者角度来看,大家显然不想看到一个明星长期和拾荒者恋爱,所以拾荒者肯定是在遇到了明星之后,明星很快帮他摆脱了现在的身份。


我们已知拾荒者在过去是认识明星的,甚至因为明星才沦落到今天的地步,那么读者们最好奇的往往是:过去发生了什么。因为只有解开了过去的问题,明星和拾荒者才有在一起的可能。


那么我们已经发现了文章的两个重要冲突——

  • 过去表面上发生了什么?

  • 过去事实(导致拾荒者家破人亡)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


我们将第一个“过去表面上发生了什么”放置在文章的10%左右。这其中往往包含了两个人的相遇→别扭→描述过去→解决问题等,彻底解决这个冲突,文章可能已经进行到40%,此时两人终于排除万难在了一起。


但是过去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表面的事实,而在一起之后,第二个冲突也就浮出水面:过去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


这时候,我们往往需要加入一个“对手”。所有的文章都有“对手”,甚至可以说对手是文章中仅次于主角的灵魂人物。爱情小说的一个最大的魅力点,常常在于它一定是有双主角的,这时两位主角可以是盟友、也可以是对手。注意:对手并不限于一个人,1~3个主要对手都是非常好的,而主角与对手、对手与对手之间的相互关联,更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,让文章拥有一张细密的关系网。


下面放一张《写作大师班》(约翰·特鲁比著)中的图:



此处为了方便举例,我们为主角攻受增加一个“外部对手A”。


该对手可以设定是当年导致受流落街头的真正主使者,他因为嫉妒受的才华、出道时的资源,又因为受的性格而觉得对方仗势欺人或蓄意羞辱自己(事实上并没有),所以使出了下作的手段。而照理来说,对手A坑害了受之后,对手A应该是直接受益者,但无论是天资还是运气等等原因,攻反而成为最后赢家。


我们也需要为对手A设定性格:

  • 对手A可以是一个势力比明星稍弱,但也勉强可以分庭抗礼的人。但是他心胸狭隘、阴狠、不达目的誓不摆休,演技一般,但是有一定的智商。


这样一个人物,在看到明星成为最后赢家,愤恨指数肯定会继续累加,但由于明星(下面简称为攻,拾荒者简称为受)的综合能力很强,对手A没有办法再将他拉下马,只能维持表面和平,直到攻将受找了回来。这个“意外”是对手A没有想到的,因为一旦攻受联袂,他将遭受巨大的打击——不但丑事有可能曝光,还有被攻受抢占市场。


所以他决定陷害攻,毕竟攻是受落马后的直接受益者,让拾荒者以为当年自己的遭遇是明星一手谋划,就可以一石二鸟。


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使用最开始提及过的志愿者活动,并将这个巨大的冲突放在文章55%-60%的位置。


于是乎,根据已有设定,我们的大纲主线如下

拾荒者和明星相遇,明星发现拾荒者是自己的故人,于是想要帮助/补偿。明星将拾荒者接入家中,给了他一个体面生活环境,但这个时候,横在两人之间的还有过去的矛盾。在一边生活,一边解决了过去的矛盾后,两人成功在一起。只是这样甜蜜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,拾荒者就在一次攻参与的志愿者活动中,发现了攻其实还在欺骗自己的事实。于是两个人关系再度破裂。攻甚至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和受直接解释,直到他们发现对手A的存在,再冰释前嫌解决掉这个巨大的矛盾后,二人重新在一起,HE。


至此,我们已经将

  • 捡破烂的

  • 明星

  • 以及一次志愿活动

三个要素串联起来。


如果这是一个短篇或者中篇,比如明星或拾荒者个人视角的自述,或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虐心小故事,那么上面那个程度再加上些许伏笔就已经够用,但如果要写成长篇,这样的主线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。



三、大纲的细化:把冲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


如果你写的是一个长篇,那么刚刚的大纲肯定是不够用的,比如当你落笔写第一章时,发现剧情进行到明星和拾荒者相遇即可,但是怎么相遇,会发生什么,并没有设定。这时如果轻易动笔,那么久非常可能发生所谓“歪”的情况。


正常来讲,我们应该对全文的大纲都进行细化,但是出于时间的考虑, 今天我们就只细化到20%,假设这篇文章是20章,那么20%也就是前4章。即过去的矛盾爆发出来,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地方。


我们先给前四章做一个总体规划:

拾荒者和明星相遇,明星发现拾荒者是自己的故人,于是想要帮助/补偿。明星将拾荒者接入家中,给了他一个体面生活环境,但这个时候,横在两人之间的还有过去的矛盾需要解决。


然后将这样的剧情平均分到四章之中,我们就可以大致得到一个每章的重点剧情

  • 第一章:明星和拾荒者相遇

  • 第二章:明星将拾荒者接入家中,帮他摆脱拾荒者的身份

  • 第三章:因为心怀愧疚,明星想要补偿拾荒者

  • 第四章:拾荒者看着明星为自己做的一切,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之前的故事。


在将剧情分割好后,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将这些重点剧情进行扩展。用什么扩展呢,就用我们第一步挖掘的元素。无论是攻和受的性格,还是想要塑造的世界观,都可以填补这些空白的部分。


注意:“点”越多,点与点之间的纯线条部分就越少,剧情就越丰满,越不容易写歪、写成流水账。


以图为例:


不成熟的“点串线”,点与点之间会有大片纯线条。

纯线条处=想法朦胧 or 思路混乱。


举例来说,如果大纲只有“明星和拾荒者相遇”,我们将相遇看成一个“点”的话,那么相遇之前两人的状况,相遇的契机,相遇的场景都没考虑,还是“纯线条”的状况,就很容易写出:明星早上起床→穿西服→吃早餐→给公司打电话→开车赶通告→转角遇到拾荒者→好惊讶,这种流水账一样干巴巴的剧情,落笔无神。


而成熟的“点串线”,应该是这样的:


类似一根糖葫芦,点与点之间的纯线条非常少(或几乎没有),点与点的大小程度也不同,代表着小的爆点和大的爆点,大小点之间交替起伏,让文章有层次感。


依旧是“明星和拾荒者相遇”,我们可以写的分别有:

  • 目前世界的格局,纯现代背景可以交代一下娱乐圈的整体状况,架空背景还可以阐述该世界的特殊性

  • 明星的外貌、近况、简单成功史

  • 拾荒者的外貌、近况、他记忆中最惨烈的失败,最痛彻心扉的事情

  • 一个“意外”,让明星可以踏出家门,与拾荒者相遇

  • 一个“契机”,让明星可以注意到本来不怎么起眼的拾荒者

  • 两人相遇时彼此的心情、身体反应


在进一步的挖掘与筛选之后,举例剧情大纲可以是——


第一章:

交代该世界的大格局 → 镜头由远景切换至特写,介绍拾荒者,外貌、年龄等 → 他一面拾荒,一面考虑今天晚饭/房租等 → 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,介绍一下他的住所和生活情况 

→ 他从橱窗里的电视看到了明星 → 突出两个人如今天差地别的地位与生活,增加落差感 → 拾荒者亦想起自己落马时的阴谋,惨烈的经历片段,为第一个冲突埋下伏笔

→ 拾荒者得出明星是他最不想遇到的人 → 结果却转角遇到明星



第二章:

继续两个人相遇的画面 → 倒叙手法:从明星的视角出发,介绍明星的外貌、年龄、成功经历 → 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地+遇见拾荒者复杂的心情

→ 拾荒者掉头想走/跑,被明星拦住 → 明星欲与他对话 → 被拾荒者挣脱离开

→ 明星想起了两个人的一些过往,仍旧放心不下,经过调查找到拾荒者的住处,试图再次与他沟通 → 拾荒者并不在家,他在拾荒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烦 → 明星出面帮他解决这个麻烦 → 明星邀请拾荒者和他回家



第三章:

明星看到现在的拾荒者,心中很不好受 → 试图补偿拾荒者 → 描述生活的细节:沐浴、饮食、服装、住宿 → 在描写现实细节时,可以让明星回忆起拾荒者曾经的模样,加入蒙太奇式对比

拾荒者由于性格原因,并没有想常住 → 拾荒者的心理活动,从自己,到自己与明星的关系等,逐一递进 → 拾荒者得出要尽早离开的结论

明星与(收拾干净的)拾荒者坐下来恳谈 → 明星试图帮忙 → 拾荒者拒绝 → 明星将拾荒者惹怒,拾荒者别扭中以语言讥讽对方 → 两个人有简单的肢体冲突



第四章:

肢体冲突拉近心灵的关系,在剧烈的心跳中,两个人都想到他们的曾经 → 细致描写曾经的故事,他们两个人是同学,他们每个人的社会地位、家庭关系等 + 两个人的相遇 + 校园中的轶事 + 两个人在拾荒者出事前达成的关系

→ 回忆和现实一定成反比,回忆的甜蜜突出现实的落差,让拾荒者产生一种世界支离破碎的感觉


基本上,大纲确定到这个程度,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写作了。这次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而当单线剧情变为多线时,剧情复杂程度加倍时,方法也同样适用。


另外,稍微细心的朋友可以注意到,我每一章节中大纲的进程会分为2~3段,事实上这些在成文中每一段都对应的是不同的场景,这样可以帮助剧情与场景清晰的切换。这是我自己的习惯,是一种应用,却不是唯一的,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行文习惯对自己的大纲进行“量身定制”。




四、总结


今天故意采用了一个非常“奇葩”的例子,就是为了告诉大家——只要进行拓展性挖掘,筛选出合适的设定,任何两个人物都可以拥有碰撞与故事。不要将人物脸谱化,要勤于思考、善于挖掘。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后,换成更多的人物、更多的剧情,也依然适用。


以及再次强调,设定是设定,大纲是大纲。大纲落笔之前,要先将想到的“点”,包括但不限于事件、文章里的主要冲突、人物细节思考好,落笔时就是就将“点”与“点”串联的过程,串联过程也是一个帮助你发现问题的过程。梳理好大纲,再将故事包裹上去,这样才能让你故事剧情不流水,不单调。


而只要在写作之前将全文每一章的大纲定好,详细到它应有的程度,那么无论怎样写,文章都不会“跑偏”。


一个良好的大纲是成功文章的开始,加油!


评论(26)

热度(1561)

  1. 共19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